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生煎包
生煎包

【篇一:生煎包】

众多的美食当中,唯有一样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它的名字叫作“生煎包”!

生煎包长得十分可爱:身子圆滚滚的,头上戴着一顶由黑白芝麻和翠绿葱花组成的小“帽子”,脚上踏着一个金黄色的小“滑板”。远看,就像一捧雪;近看,则像一个小雪球儿。生煎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通包子的“头”,却是生煎包的“脚”。如果你见到哪个包子长这样,那一定是生煎包啦!

生煎包长相极其可爱,做法却很简单。

只要有客人来了,厨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刷”几下就包好包子。接下来,只要将包子“头”朝下,煎上个几分钟,将它的“头”炸至金黄,一大锅香气四溢的生煎包就煎好了。撒上黑白两种芝麻,再撒点儿翠绿色的葱花,装盘,大功告成啦!

吃生煎包的时候,我总是在生煎包的“头顶”上咬开一道口子,顿时香飘十里,那美味的汤汁不断溢出来。这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汤汁吸干净,那味道,太鲜美啦!从口子往里瞧瞧,哇,生煎包的皮薄如白纸,而生煎包的精华——馅儿,大得和扬州著名的狮子头有的一拼。现在,急性子的我便顾不得形象,将它狼吞虎咽,收入腹中。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口水直流了呢?那就快去尝一尝它吧!

【篇二:生煎包】

生煎包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传统风味小吃,生煎包里的材料多种多样,却多以肉馅为主。

生煎包形态饱满,上部分点缀着黄澄澄的芝麻和翠绿色的葱花,下半部分金黄脆香,发出浓郁的香味,让人一见便口水直流,想一口把这美味吞入肚中。那可万万咬不得,这生煎包有三种咬不得的地方,这生煎包皮薄肉厚,这种皮一煎,沾到油,便滑的不得了,一个不留神这美味便会滑落桌底。且刚煎完的生煎包非常烫,不能心急,否则你的嘴皮会被烫伤。第三点呢?则是这生煎包多汤汁,只使劲一咬,汤汁喷出,喷你个满脸,这可谓是“三咬不得”。

这生煎包令我垂涎三尺了,不如尝一尝。夹起一块,用嘴巴使劲吹一吹,吹个十几秒钟,轻轻往嘴里送,就怕那生煎包滑落在地,轻轻咬一口,汤汁也随之缓缓流出。这生煎包的皮可比那小笼包的皮要软许多,一咬便能咬到肉馅,那肉馅非常脆,还非常嫩,比那小笼包里的肉要好吃的多。这生煎包沾了醋以后,味道更好,那醋的香味和生煎包的味道融为一体,吃起来妙不可言。它的香味入侵了你的口腔,刺激着你身上每一个细胞。经过反复咀嚼之后,他便顺着你的食道往下滑,占领了你的肠道,给你的肠道“按摩”。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进入了你的胃部,在那里“安营扎寨”了。吃了这种食物,让你有说不出的美味。吃完后也会让你回味无穷。

在你饿肚子的时候,只要想起那软软的皮,嫩嫩的肉馅,还有那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一定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咽口水。生煎包也不算非常贵,价格适中,两块钱左右一个,而且生煎包的“块头”蛮大,比小笼包要大得多,所以总价来说也蛮划算的。如果你想吃其他口味的生煎包,没关系,还有竹笋、蛋黄等口味的生煎包,满足你内心的欲望。

是不是嘴馋了?光听还不如行动,赶紧去买几个生煎包尝一下吧!哦,对了,比如店名是“咬不得”、“生煎”以类的都可以买到生煎包,赶紧去吧!

【篇三:生煎包】

生煎包子上海有名的小吃。每天下午四点,是上海人吃点心的时间,首选当然就是生煎包子。其实上海话里并没有包子这个词儿,只有馒头,所以上海人又管生煎包子叫生煎馒头。

第一次吃生煎包子的是在上海的一家茶水店里。一份生煎包子通常有四个,四个胖乎乎的小包子挤在一只盘子里,让人看着就有食欲。包子的卖相很好看,上面一半是乳白色的包子皮儿,顶上洒满了黑芝麻。黑色的芝麻和白胖包子皮儿形成了极大的颜色反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包子的底部被煎成了浓郁的焦黄色,有三种颜色点缀的生煎包,光是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呢!

生煎包子吃起来也颇有讲究,店员告诉我们,吃生煎包子要先“开窗”后“喝汤”,最后才能吃包子。“开窗”是指用牙齿在包子上咬开一个小洞,方便吸汤。由于生煎包子的皮儿比小笼汤包要硬,所以“开窗”不用那么小心。我用牙齿在包子皮儿上轻轻咬出一个小孔,用力的吸出里面的汤汁儿。那汤汁儿带着一股浓浓的肉香,鲜美而不腻,真是人间美味呀!接下来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包子了。一口咬下去,白色的包子皮儿又软又糯,中间的肉馅儿香甜可口,底部被煎得焦黄的皮吃起来又酥又脆,可口极了。难怪上海生煎馒头被称为最受上海人欢迎的下午茶,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每天下午来一份生煎包子,再配碗咖喱牛肉粉丝汤,解馋而且不会吃撑,实在是一种享受!

【篇四:生煎包】

那天和妈妈逛街。忽然,三个红红的大字——“咬不得”映入我的眼帘。咬不得?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个包子不能咬吗?我就非要咬咬看。

我缠着妈妈买了一份看着都会“‘口水’飞泻三千尺”的鲜虾生煎包。一分钟,三分钟,十分钟……

“生煎包咋还……”话音未落,一股鲜香的味道便飘进鼻腔,“啊!生煎包来了!”

只见长条形的玉盘上,有序的摆放着四个雪白的生煎包,底已经炸得金黄。脆脆的皮上撒着白的芝麻和绿的葱花,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令人食欲大增。

我拿起筷子,小心翼翼而又用力地夹住包子头,尾,慢慢送到嘴边,下方手掌接应,防止生煎包掉了。我先往白皮上轻轻咬一口,开了个“小窗”,对准“小窗”吹几口凉气,直到觉得不烫了时,才狠狠地吸了一下。肉汁就像一个个在黑暗的地牢里,呆了很久的小精灵,看见了希望,自由的光芒,争先恐后地冲了出去。一股鲜美的味道先滑进食道,再落到胃里,然后传遍四肢,不一会儿,便充满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太好吃了!”我不禁感叹,慢慢地品尝完了一整盘。

心满意足的我摸摸肚皮,漫不经心地往周围望,无意中发现墙上挂着这样一段文字:“此物有三咬不得:一筷挟之,底脆面柔,就口恐滑落也;甫出锅,皮虽温,汁尤烫,恐惊舌也;张口咬之,汁水突定则做不得;性急又做不得;无意外之备亦做不得。故名‘咬不得’以醒之,食此包则诸事可成也。”

啊!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这样一个小小的生煎包,意蕴含着这么深的人生哲理。今天,我有幸“食得此包。”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诸事可成”了呢?想到这来,心里不由一阵窃喜。

【篇五:生煎包】

生煎馒头是上海著名的十大点心之一,可别小瞧了它,它早在1911年就诞生了,算起来有一百多岁了呢!

以前,生煎包只在上海的茶馆里有卖,后来,由于生煎包深受喜爱,人们就把它变成快餐,生煎包也就走出了茶馆,成了街头小吃。

生煎的面皮是用半发酵的面粉做的,需要用鲜肉和肉皮冻做馅儿,特别要加肉皮冻才会有汤水,生煎的底盖采取打折的方式收口。生煎师傅们把它们一个个、一排排地摆放在超大的平底锅里,用油煎,不时旋转平底锅,让这么多的生煎均匀受热,期间还要掀开锅盖浇上几次凉水。出锅前,再撒上葱花和芝麻。喔!一股浓郁的香气迎面扑来,实在令人馋涎欲滴!

生煎比小笼包的个头大一些,四只是一两。盛一盘刚出锅的生煎,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生煎底部虽然看上去有些黄有些黑,但是咬上去却是酥脆不粘牙的。

生煎皮薄薄的,咬破一个小口,一股热气便往外冒出来。再慢慢吮吸里面的汤水,那个鲜,那个令人陶醉啊!“嗖……”一下,吸完了汤水后,咀嚼着美味的生煎,还没咽下去,我就忍不住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味道一级棒!

记得有一次吃生煎包,忘记先咬开皮吸汤水,结果一口咬下去,不但自己的舌头被烫到,而且里面的汤水溅出来,也让坐我旁边的爸爸遭了秧,溅得他满脸都是。全家人看到了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时代发展,老百姓的兴趣发生变化,生煎师傅们也对生煎的口味进行了创新,虾肉的、蟹粉的、鸡肉的……都让大家耳目一新。这种既传统又有新意的小吃,让我们都难以抗拒。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嘴馋了呢?现在就出门去尝尝鲜吧!

【篇六:生煎包】

我妈妈在她的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吃货。东西南北的美食,好像没有她不敢吃,不喜欢吃的。不过有那么一种美食,妈妈却情对它有独钟……她说,在她心中,这不仅仅是美味,更是满满的童年回忆!这个美味,就是在江南地区老少皆宜的小吃——生煎包。

生煎包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是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简称为“生煎”。由于上海人习惯称“包子”为“馒头”,因此在上海又称为“生煎馒头”。受到妈妈的影响,我也喜欢上了这道有名的小吃,基本每周都会缠着妈妈带我们去吃。

生煎包,顾名思义,不是北方那种蒸笼里蒸熟的包子。它是在一个大大的平底锅里,用少量的油慢慢煎熟的。一个个生煎包,大小似普通的桔子,但是小身材里却有着大味道哩!你瞧,金黄酥脆的底壳拖着圆润乳白的外衣,在黑色芝麻、翠色葱花的衬托下,让人垂涎欲滴。生煎包的馅儿由猪肉、猪皮冻、葱末、姜末以及一些调味料混合而成。近年来,随着江南美食在全国的普及,不少地方在生煎包的馅儿里也融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如沿海地区的鱼肉生煎包,东北的酸菜生煎包,以及四川的麻辣小龙虾生煎包等。

虽然生煎包看似普通,但吃起来却十分讲究。正确的吃法是这样的:先准备好筷子、小汤勺和一小碟醋。然后,在生煎包的顶部,轻轻咬一个小口子,慢慢将浓郁的汤汁倒入小汤勺中,细细品尝。这里要提醒各位食客的是,由于汤汁一直被包裹在生煎包里,所以会特别烫,因此要慢慢地品尝。接着,用筷子将生煎包顶部的小口扩大后夹出肉馅儿,一大口吃下去!最后吃生煎包的底壳及外皮,一定要蘸着醋吃。三个步骤,一气呵成,味道超棒!

哎呀,写到这里,我都馋了!老妈,赶紧带我去吃生煎包!咱们苏州,目前最有名的生煎包店有哑巴生煎、老大坊生煎和小杨生煎。如果您来苏州旅游,不妨去品尝一下这道有名的小吃,一定要记住我之前说的三个步骤哦!

热门推荐
1星际之旅
2卡通人物
3小草在逆境中成长
4梦在指尖
5众人拾柴火焰高
6忘不了那句话
7我家的“来电记录员”
8年度盛典,年度震撼
9母亲的手
10体验活字印刷
11我战胜了紧张
12生活中需要欢乐
13一堂生动的课
14仓鼠
15蜡烛赞
16一次大胆的尝试
17摔倒后的感悟
18我的课余生活
19妈妈的唠叨
20哭泣的水龙头
21一次劳动
22朋友如伞
23我的梦想
24游学收获
25感谢一路有你
26文明——只差一步
27二十年后回故乡
28最有意义的生日
29我班最懒惰的人
30一次洗碗的启示
复制 全文
下载文档

©Copyright 2019-2023 疾风作文网 www.jf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141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