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片尾曲吧,没错,就是《西游记》!它由吴承恩编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充满了对神话故事的向往。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不畏艰辛,一路降妖除魔,跋涉十万八千里,战胜九九八十一难。虽然师徒四人有时也会闹别扭,但是关键时刻他们齐心协力,无论多强大的敌人也会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让我看过后不仅身心愉悦,而且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对付困难的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深感愧疚。我总是遇到困难就避开,喜欢依赖别人,做事经常半途而废,认为难的事情就选择放弃。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我不善于思考,稍微有一点难的题就抓耳挠腮,憋得脸红脖子粗,还气愤地摔笔,一副抓狂的模样,完全没有了解题思路,干脆找妈妈帮忙,我则不动脑筋,等待答案。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只有87分。这个成绩给了我重重的打击,想想《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即使路上有许多妖魔鬼怪挡路,但他们还是没有因为惧怕而放弃取经,一直都是奔着目标努力。天下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又燃起勇气和希望,俗话说的好:“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不惧怕失败,我选择坚强面对,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下学期的数学成绩一定要让自己满意。

没有不可征服的高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利用假期,我又仔细读了遍《西游记》原著,又明白了一些道理。

孙悟空

我估计读完《西游记》的小朋友十有八九都最喜欢孙悟空了。也难怪,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呼风唤雨,金箍棒更是可大可小,威风无比。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妖怪见了他个个吓得闻风丧胆,所以他才敢自称“齐天大圣”。他不但本事大而且特别重情重义,嫉恶如仇,但正是因为他的刚烈和直爽倒成了他的致命缺点。齐天大圣在调皮起来也是小顽童一个,老爱捉弄偷懒的猪八戒。搞得猪八戒在师傅面前不断地说他坏话,挑唆师傅念紧箍咒管教悟空。这告诉我们人要稳重一些,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猪八戒

再来说说猪八戒。猪八戒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非常乐观豁达,总给人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缺点是好吃懒做还好色,猪八戒的前身天蓬元帅就因调戏仙子被贬下凡,错投了猪胎。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高老庄”、”“四圣是试禅心”等章节皆有描述。这告诉我们,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不要贪恋女色,一失足成千古恨。

沙僧

《西游记》中最会忍最和气的人是谁?沙僧?没错。沙僧可谓是深谙忍术。每次挑担子的是他,劝架的也是他,干脏活累活的还是他,而且从没有什么怨言。西游记中沙僧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师傅别急,大师兄一定会来救我们的。”看不出有什么大的能力和贡献。哎,沙僧可真是忍成佛的呀!这告诉我们“小不忍,则乱大谋”。

唐僧

唐僧,一个接近十全十美的人,他有什么缺点呢?他太善良了,总是听信谗言。从“三打白骨精”中就可以看出,肉眼凡胎,容易被坏人利用,偏听偏信,不识忠良,错怪了孙悟空并且赶走了他,断了师徒情义。这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所见所听,要多思考一下。

《西游记》百十号人,没一个完美的,这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这样,你努力总会离梦想更进一步,越努力越幸运!

【篇三:《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这本书想必是家喻户晓了,它既是一篇神话故事又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的故事还被排成了电视剧、动画片等。《西游记》对于我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小时候,刚刚牙牙学语的我便成天对同名西游记电视剧情有独钟,我喜欢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喜欢沉默不语却很稳重的沙僧。那时候,我心中的喜欢便是“好人”、“救死扶伤”的人,童年纯真的眼睛总能看透一切,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甚至能看出伪装下的那些“妖怪”。

渐渐地,我慢慢开始识字了,于是母亲便给我买了本注音版的《西游记》。每每读到那些激动人心的部分,我总感觉那些情节便跃然纸上,似乎自己也身临其境了。那时候,我的视野没有那么狭小了,变得广阔起来,我心中的喜欢成了“一心向善”“除恶扬善”。

上了小学,我的生活中还是时刻离不开那个从小就连着一线串着的《西游记》。我与它,从第一次邂逅,就注定了我们的那根线灭不了,断不掉——这,也许就是缘分吧!过生日的时候,好闺蜜又送给我一本青少年版的《西游记》,并写了一句话:“读书,永无止境”。是啊,《西游记》这本书,我永远都不该读完,于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又重新抽出时间来重读《西游记》。又一次的邂逅,让我似乎又重新认识了它。我认识了贪婪狡猾的白骨精,一心向善、心地善良的唐僧,惩恶扬善、看破尘俗的孙悟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反复浮现,在我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时,我心中的喜欢是“善”而非“恶”。

一晃,我便踏入了初中的校门,紧张的学习,考试的失利让我不得不放弃心中那片留恋的小天地,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于是乎,书架上的书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失去了原本的光泽,但这情缘却始终未曾断过。这个寒假,我又有幸与我的老朋友——《西游记》相遇了。不过这次,不再是电视剧,不再是注音版,不再是青少年版,而是成人版的。刚开始的阅读让我觉得有些许困难,才读了一两回,便决定要放弃,于是回想着我与《西游记》的一幕幕,还是咬咬牙以“试一试”的心理重新开始阅读,读久了,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嘛”!这样的感受频频出现,往下读的底气也足了,厚厚的近三厘米的书也就这样解决了。这时才发现,作者吴承恩的我写法很特别,书中的善与恶分的不很明确,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曾有其他别的之分。但师徒四人是善?妖怪是恶?神仙是善?妖魔是恶?分不清……

整本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崎岖漫长的西方取经的路上与妖魔鬼怪穷山恶水斗争的历程,并将所有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山精树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险阻,并以降妖伏魔赞颂取经过程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

“求大道,白马西风苦行;

斩妖魔,四海千山拱伏;

度众生,九九数完魔天尽;

悟禅尔,三三行满道归根”。这真的是对《西游记》这本书最好的写照。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二——七回的大闹天宫了,这第二回讲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变记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天庭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这一段虽说与天宫并无关系,却为下文做了铺垫,是“大闹天宫”的点睛之笔。

第三回承上启下,既写到上回的打败妖兽为因,又写到第三回的大家拜孙悟空为尊得果。同时悟空因大闹阎王与龙王被表奏玉帝,得以上天,却又得知授予的“弼马温”为末等职,一气之下回花果山,玉帝托金星再次招来孙悟空,并未他造齐天大圣府。

第五回悟空开始“大闹天宫”,吃尽园中大桃、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光太上老君葫芦内金丹并逃回花果山。随即天上众神与悟空大战,却又屡战屡败。最终还是太上老君在天庭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回上界。玉帝一气之下,传旨处死悟空,但悟空井太上老君四十九天烧炼未曾有事,继续“大闹天宫”。最后诸神节节败退,玉帝只得请来如来佛,用五指化为大山,压住了悟空,这“大闹天宫”才得以平息。

其实这几回也可以看得出,在宗教观中的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但作者却对神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摩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祉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让人给予同情的对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孙悟空了,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改邪归正,在于他的放纵而不在于约束……

神与魔消除了界限,也许也不是一件坏事呢!

《西游记》这本书我会一直读下去,书中曲折离奇的情节、优美幽默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会让我永远回味无穷,这妙趣横生、趣味无穷的童话,将会带着我一直走下去,他不该丢,也不能丢,更不会丢!

——致《西游记》的记忆

【篇四:《西游记》读后感】

近日,一个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的征文活动使我想起《西游记》一书。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版的西游记,我也不例外。西游记确实是一篇老少咸宜的故事。看完电视版的,书版的更吸引我,因为书中的情节更让我想去探究、想去了解。

《西游记》一书共有一百回合,故事情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一到七回,介绍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为八到十二回,叙写了唐三藏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为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大师兄孙悟空了,他是一只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野猴子。初出时,不懂人情世故,夺龙宫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示地府撕毁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自封“齐天大圣”。完全不把玉帝放在眼里,最后惹怒如来佛祖,便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了五指山下。书中以一个无理取闹的猴子为开端,引出了后面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实属是令读者越来越感兴趣啊!

五百年后,唐僧救出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悟空。悟空便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安危奋不顾身,他正义大胆,本领高强,妖怪见了都避讳三分,他更是妖怪们的克星,对付妖怪时他从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理解,他仍是义无反顾地将他们扫除,虽然结果可能是被唐僧念咒或被狠心驱逐,但是他仍不改要保护唐僧的初心。孙悟空的决心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决心在,就有毅力去将它做好。

二师兄猪八戒。好色贪财、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这是一开始我对这角色的了解,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虽然有着一身坏毛病,而且还总是爱把散伙挂在嘴边,但是他也有他的本领。我很清晰地记得有一集唐僧被一个水下的妖怪捉去。而悟空因不懂水性无法下水去营救,猪八戒便下水把妖精引出水面上,再由悟空把妖怪拿下。可见,猪八戒的护主之心不比悟空差,

三师弟沙僧。他的本事虽然不如悟空、八戒。但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且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的跟在后面,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师傅唐僧。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百姓、不辞劳苦、不畏艰辛,力求真经不怕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低调不张扬,虽然有时是非不分,但也是因为心地善良。

《西游记》一书真切得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坚持、不放弃。唐僧师徒四人以及任劳任怨的白龙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一路向前,是因为他们有目标,那就是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百姓。我们也一样,只要有目标、有理想,也可以为了目标,为了理想。而不怕艰辛、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即使过程会出现猪八戒的情况,但也会有孙悟空的力量在支撑,更有唐僧与三师弟的纯真与善良在指引方向,所以,为了目标、为了理想,去努力吧!去奋斗吧!

【篇五:《西游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几人保护唐僧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取得真经而归的传奇故事。

在故事中,唐僧的慈悲宽厚,孙悟空的嫉恶如仇,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和尚、白龙马的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都在故事中有着鲜明的呈现。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他们凭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团结一致的精神,以及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最终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更应该具有西游记中这些人物的高尚品质——要跟同学们团结一致,有决心,有目标,不管是面对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才是一个新时代的好队员该有的表现!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如有时候妈妈给我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任务,我心里就先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做不到,不去思考,也不想办法。读了《西游记》后,我的感觉就是,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啊,孙悟空他们遇到的困难比我大得去了,还都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困难他们不都照样解决了吗?难道我连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吗?我不禁为自己的缺乏自信和勇气而感到惭愧。

我觉得,以后如果我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就要想一想西游记里的这些人物和故事,想一想他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来给自己鼓励,给自己动力,想方设法去完成目标和任务。我相信,只要我能勇敢地去尝试克服困难,在心里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不管最后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少先队员。

【篇六:《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的克星;猪八戒—好吃懒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厚老实,吃苦耐劳;他们各有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一路降妖除魔,曾经还一度遭到了唐僧的误解,却还是一颗忠心,排除万难,最后保护唐僧成功取得了真经。

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有些惭愧,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这师徒四人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从小学到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困难得过程,就是成功的开始,我相信只要有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终会得到回报。

新学期马上开始了,我要改掉懒散拖拉的毛病,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只要养成好习惯并坚持下去,就会看到胜利。

热门推荐
1星际之旅
2卡通人物
3小草在逆境中成长
4梦在指尖
5众人拾柴火焰高
6忘不了那句话
7我家的“来电记录员”
8年度盛典,年度震撼
9母亲的手
10体验活字印刷
11我战胜了紧张
12生活中需要欢乐
13一堂生动的课
14仓鼠
15蜡烛赞
16一次大胆的尝试
17摔倒后的感悟
18我的课余生活
19妈妈的唠叨
20哭泣的水龙头
21一次劳动
22朋友如伞
23我的梦想
24游学收获
25感谢一路有你
26文明——只差一步
27二十年后回故乡
28最有意义的生日
29我班最懒惰的人
30一次洗碗的启示
复制 全文
下载文档

©Copyright 2019-2023 疾风作文网 www.jf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14138号-1